刑事辩护

  •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一定要承担刑事法律责任吗

    辩护实务

            回答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危害行为,危害行为是一种类型性的行为,换而言之就是这类行为具有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高度可能性。刑法意义上危害行为是指犯罪实施行为,而不包括预备行为。其次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

    2020-03-07 辩护实务

    阅读更多
  • 浅析刑事法律因果关系

    辩护实务

    ? ???一、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因果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具体性,因果关系作为客观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涉及任何主观的内容,以行为人主观上能否预见为转移。因此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应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进行客观的判断和认定,不能认为只有在罪过支配下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2020-03-14 辩护实务

    阅读更多
  • 刑法的性质与机能(读书笔记)

    辩护实务

    (一)刑法区别于其它法律的特征:1.特定性。刑规定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其它法律规定的是一般违法行为及其法律后果。2.广泛性。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法益)相当广泛,一般部门法都只是调整和保护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3.严厉性。一般部门法对一般违法行为也适用强制方法,但其严厉程度轻于刑法所规定的刑罚。刑法是...

    2020-02-11 辩护实务

    阅读更多
  • 如何认定被告人主观方面具有诈骗故意

    辩护实务

    ——沁阳法院判决被告人马宝林等诈骗案裁判要旨认定被告人主观上是否具有诈骗故意应当结合被告人的认知能力、既往经历、行为次数和手段、与他人关系、是否故意规避调查等主客观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认定。【案情】被告人马宝林以前曾参加过“民族大业”活动。2018年9月左右,所谓的“海外老人李济深”与马宝林联

    2021-06-14 辩护实务

    阅读更多
  • 假冒毒品交易成功应认定贩卖毒品未遂

    辩护实务

    【案情】群众张某举报被告人徐某贩卖毒品,民警即安排其与被告人徐某联系购买毒品。当日14时许,被告人徐某与举报人来到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百富宾馆旁旭升单车行门口,徐某以人民币500元的价格将一小包白色粉末当作毒品海洛因(俗称“白粉”)贩卖给举报人。交易完成后,伏击民警当场将被告人徐某抓获,并缴获疑

    2021-06-18 辩护实务

    阅读更多
  • 贩卖毒品帮助犯的认定

    辩护实务

    【案情】被告人王某某是吸毒人员,其于2017年10月认识被告人杨某某,交往中得知杨某某系贩毒人员。2018年3月开始,王某某向杨某某购买过毒品吸食,驾车接送过杨某某并获取车费等好处。2018年4月9日17时,王某某明知杨某某去购买毒品,仍接受其邀约,驾驶小轿车搭载杨某某从重庆市璧山区出发赶至大渡口区...

    2021-06-18 辩护实务

    阅读更多
  • 到案后不如实供述是否属于追诉时效延长的“逃避侦查”

    辩护实务

    刑法之所以设置追诉时效制度并将犯罪嫌疑人排除在刑事法网之外,通说认为主要出于以下几种目的:一是刑法的特殊预防功能已经基本实现。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时效期内没有再犯新罪,说明其已经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改造并基本褪去了犯罪危险性,此时刑罚所欲实现的对行为人的再社会化等目的已经得到“现实”的实现,故无

    2021-07-25 辩护实务

    阅读更多
  • “交通肇事逃逸”情节的法律分析

    辩护实务

    对于“交通肇事后逃逸”被公安机关事故责任认定推定全责的情况下,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是定罪情节还是量刑情节,司法实践中存在比较大的分歧意见。追其根源,在于司法实践中,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法律属性把握不清,需要坚持刑事客观真实主义的定罪标准,严格把握“交通肇事逃逸”情节在司法实践中的

    2021-07-25 辩护实务

    阅读更多
  • 虚假诉讼罪主观恶意的认定

    辩护实务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虚假诉讼罪,即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其第一款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即可构成虚假诉讼罪。“两高”于2018年9月26日联合颁布的《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虚假诉讼作了12条解释性规定,其中第一条属于...

    2021-07-25 辩护实务

    阅读更多
  • 被告人到案前劝说同案犯投案的行为不构成立功

    辩护实务

    ——重庆四中院裁定张某、钟某开设赌场案裁判要旨被告人是否构成立功,应当以其主观上是否认识到自己实施了涉嫌犯罪的行为和客观上是否有利于司法机关侦破案件为判断标准。在立功的构成时间上,应当以被告人是否到案为判断标准,原则上“到案后”的行为才可以构成立功,对于被告人到案前的行为,不能单

    2021-09-17 辩护实务

    阅读更多

首席推荐

  • 周鹏飞律师
  • 电话:18857788008
  • QQ:653308433
  • 专长领域:交通事故 刑事辩护
  • 经济纠纷 离婚诉讼
  • 执业证号:13303201410149773
  • 执业机构:浙江驰明律师事务所
  • 地址:乐清市清远路321号清远大厦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