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学园地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的仲裁时效从何时开始计算?
2025-03-17 法学园地 乐清专业律师网
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向仲裁机构请求保护其权利的法定期限。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的仲裁时效从何时开始计算?
一、一般仲裁时效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仲裁时效会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如果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仲裁时效会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一、特殊仲裁时效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般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这意味着,只要劳动关系仍然存在,劳动者就可以随时就拖欠的劳动报酬申请仲裁,而不受一年时效的限制。当然,如果劳动关系终止,那么劳动者需要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二、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的仲裁时效
关于二倍工资差额部分的性质,因用人单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要求支付的二倍工资差额部分具有惩罚性质,并非劳动报酬,应适用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关于起算点,由于地区差异,各地司法实践对此做法不一。有观点认为,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额外支付的一倍工资应当随劳动者的正常劳动报酬逐月发放,劳动者在领取工资时应知晓用人单位是否支付了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若未支付二倍工资,劳动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因此,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的仲裁时效期间应从劳动者领取当月工资时起算。
司法实践主流观点认为,该时效期间应从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满一月的次日起计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应按月计算,从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起向前倒推一年,超过一年的二倍工资差额不予支持。
用人单位如果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二倍工资。如果满一年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则视为已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具体的仲裁时效计算起点,由于地区实践不一,需要结合当地司法实践进行判断。
法学园地
首席推荐
- 周鹏飞律师
- 电话:18857788008
- QQ:653308433
- 专长领域:交通事故 刑事辩护
- 经济纠纷 离婚诉讼
- 执业证号:13303201410149773
- 执业机构:浙江驰明律师事务所
- 地址:乐清市清远路321号清远大厦9楼